1.槳葉的基本結構
攪拌槳葉是污泥干燥機的核心部件,正是由于它的獨特設計,才能使之具有一般攪拌型傳導干燥機所不具備的特點。槳葉的功能是傳熱、攪拌物料,其通用形式為,徑向對稱楔形,軸向扇形,為中空的薄板結構,如圖1-1所示,包括外弧面板、楔形大端端板、扇形側板和焊在端板頭上的攪拌耙板,整個結構為焊接結構,并與主軸焊接成整體,外表焊縫打磨并拋光,內部承受蒸汽壓力或熱介質泵壓,屬受壓容器。工作時,兩個對稱布置的槳葉相向旋轉,對周邊物料實施剪切、擠壓、攪拌、分散和加熱作用,使物料沿徑向不斷改變位置,料層返混劇烈,傳熱傳質效率很高。對稱楔形槳葉對兩側物料的擠壓、分散作用相當,不對物料產生單一方向的軸向推力,干燥機無軸向返混,物料僅依靠機體傾角和攪拌作用向排料端移動。近些年國內有單位設計了非對稱形槳葉,其兩側扇形側板的角度不相等,回轉時對物料產生單一方向的推動力,加快了粘滯性較強物料的移動速度,但對物料的剪切、擠壓作用相應減弱,對干燥效果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實驗驗證。
2.槳葉的幾何尺寸及在主軸上的分布
槳葉的幾何尺寸與加熱面積、攪拌強度、攪拌功率、傳熱效果直接關聯,但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試驗或理論研究報道,通常,槳葉的錐角α在4~8°之間(簡圖1-2),錐角大,楔形大端寬度增大,每一次的攪拌強度提高,阻力加大,但主軸上可布置的槳葉數量減少,加熱面積減少,物料受攪拌機會減少,綜合效果還有待于論證。從實際經驗出發,采用較窄和較多的槳葉,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干燥有利,但^窄槳葉的尺寸受內部加熱介質進出通道的限制。槳葉錐角大部分設計成對稱形式,對兩側物料擠壓、切割效果相當,但也有不對稱型,對物料產生單向推力作用。兩槳葉之間空缺夾角β一般為40°,該值的變化對干燥性能影響,目前也缺少試驗基礎。楔形大端一般焊接一塊較厚的耙板,耙板外側超過側板幾個毫米,在防止大端端板過早磨損的同時,也增加了攪拌效果,該耙板與物料摩擦較劇,為易損件,設計時在考慮到導熱性的同時,還應考慮到耐磨性或易于修補。
污泥槳葉干燥機主要加熱面積是槳葉,因而,槳葉在主軸上的恰當布置^重要,應盡量提高裝配精度,增加槳葉數量。通常,槳葉外圓直徑和楔形夾角確定后,槳葉大端寬度即確定,可以布置的槳葉數量只與槳葉間隙有關,^小間隙的確定,需考慮到槳葉及耙板的加工精度和槳葉定位及回轉精度,以及兩回轉軸不同的軸向竄動量等,通常不小于5mm。